毛皮產業可持續發展因模式滯后受阻
毛皮動物業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行業,尤其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這種國際化趨勢尤其突出,國際毛皮市場的波動勢必要影響國內的毛皮動物產業。
據食土商會介紹,目前在皮張貿易方面,國際通行的是毛皮拍賣形式,而我國雖已成為世界公認的裘皮生產、加工和消費大國,但毛皮貿易還很不規范。除規模較大的養殖企業有較穩定的客戶、承銷渠道外,大多數養殖戶以坐等皮貨商上門收購為主,仍滯留在養殖場家和中間商之間的一場一價、一貨一價的自由買賣貿易方式。
這種貿易方式透明度很差,體現不出公平合理的商業本質,不能反映優質優價的貿易特點,飼養場主難以了解優質皮張的特點致使質量為上的理念很難在生產者的心里扎根。
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及較低的成本是我國加工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一大優勢。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物價水平顯著提高,人工、原料、甚至租金等費用上漲致使國內毛皮加工企業生產成本大幅提高。
受加工工藝、技術裝備、生產管理水平的制約,我國毛皮的出口成本一直維持在較高的水平,難以降低。同時,為了應對國外的技術壁壘,加大產品源頭的質量控制,未來必然會進一步增加生產成本。
品牌缺失降低利潤空間因發展歷史及產品質量等原因,毛皮服裝的一線品牌仍為國外所有。盡管國內的裘皮制造企業也在著力打造自主品牌,但更多的是一些地方性品牌,仍缺乏國際性品牌。
我國毛皮加工產業走過的是一條粗放發展的經營之路,沒有自主知名品牌,所接訂單80%以上來自外商的貼牌加工,面臨著“產品多、品牌少、名牌更少”的尷尬局面,在國際毛皮產業分工中處于中低端位置。
缺乏強大的品牌使得企業定價能力比較弱,只能扮演價格接受者而非價格制定者的角色,以利潤很低的出口訂單賺取有限的加工費。隨著競爭越來越激烈,利潤率不斷降低,產業利潤空間遭受嚴重擠壓,長期在低水平徘徊,無法自主開拓國內及國外市場,會嚴重制約產業可持續發展。
上一篇:莞企崛起“走出去”布局全球市場 |
下一篇:2017中國皮包(皮具)十大品牌企業
|